EP16聊到了生物藝術Bio Art,因為篇幅的關係有很多被刪去的段落,很多內容無法深入討論。Podacst的資訊密度高,文章則是知識密度高,各有所長,各取所需。
在「生物藝術」這詞被Eduardo Kac於1997年提出的20年後,Eduardo Kac和另一群人對於生物藝術重新進行討論並制定了宣言《What Bio Art Is: A Manifesto》,其中有幾項內容我認為值得思考。
「Bio Art is art that literally works in the continuum of biomateriality, from DNA, proteins, and cells to full organisms. Bio Art manipulates, modifies or creates life and living processes.」
「生物藝術是一門真正在生物中進行連續作用的藝術,從DNA、蛋白質、細胞和生物本身。生物藝術可以操縱、修改或創造生命和生活過程。」
此份宣言的第一條進行了生物藝術疆域的宣示,這樣的做法是基於過去接近100年生物藝術脈絡的歸納,而這個歸納定義了生物藝術將會時常遊走於藝術和科學之間,同時因為生物藝術的媒材具有生命,所以倫理學也進入這個大池子。生物藝術必須是橫跨三個學科的跨領域藝術,這也就是為什麼生物藝術家的學經歷通常無法只有藝術學科的背景,不只如此,生物藝術領域更多的是科學背景出身的藝術家。由此可見生物藝術是一門需要水平溝通和跨領域交流才能成立的藝術領域。
「All art materials have ethical implications, but they are most pressing when the media are alive. We advocate for an ethical Bio Art: ethical with respect to humans and nonhumans.」
「藝術不論任何媒材都具有道德倫理,但當它們是活體是最激烈的。我們提昌符合道德的生物藝術:人類和非人類的道德。」
這個條目我認為是整份宣言中最沒有意義的宣示,因為藝術的道德倫理從來就不會因為不同媒材產生倫理碰撞的程度差異,而是來自作品傳遞的資訊。生物藝術會有最強的生命倫理碰撞是單純因為媒材的特性,然而其他的藝術形式也會有非常激烈的其他倫理問題。舉例來說《Open Casket》這幅Dana Schutz在2016年創作的平面繪畫,當時就引起了非常巨大的倫理衝突,原因是不同種族的立場碰撞以及對於死者的描繪方式有許多爭議。
總歸來說,生物藝術還有許多眉眉角角值得仔細玩味,而生物藝術這詞本身也還不夠精準,因為藝術的結構中必須具有觀察者這個角色,然而觀察者本身一定是生物。因此生物藝術這個名詞雖然很大程度的概括了它的施力範圍,生物藝術也的確在階段上模擬或真實的操縱了生命過程,它使兩個生命系統相互作用。卻同時無形地將被觀察的生物和觀察者這兩者的活動半徑給限縮了,作為生物藝術觀者的人正在註視著一個承載生物技術的美學客體,同時也注視著一個主體。然而生物藝術本身這個名詞忽略了互為主體的狀態,而比較導向取用傳遞資訊所需的生物片段作為藝術傳達工具,這也是前面提及許多人時常忐忑的倫理問題核心。
不過這些討論都不影響生物藝術本身的魅力(消毒),生物藝術的令人不安和令人驚訝總是相輔相成,真正重要的始終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契合,這可能是在眾多不同的美學領域中少數令人較為安心熟悉的法則吧。
到這邊聽聽我們聊生物藝術
Comments